法悟 | “易容”须谨慎 硅胶人脸法律风险知多少?

2024-07-12


最初,硅胶人脸面具的设计和制造主要针对影视剧中演员对角色扮演的需求。硅胶人脸面具不仅帮助演员更深入地理解角色,也使他们的表演更加逼真。对于面部有创伤的人来说,这种面具也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手段,帮助他们隐藏疤痕,恢复自信和外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演变,一些网络平台开始销售这些精细制作的硅胶面具,其逼真程度足以欺骗肉眼,因而被称为“易容术”。尽管这种技术在某些方面提供了便利,但它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社会风险。一些犯罪分子开始使用硅胶面具冒充他人,进行犯罪活动,这不仅侵犯了他人的隐私和权利,也对社会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一、硅胶人脸面具可能涉及的民事风险



根据《民法典》第1018条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民法典》第1019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未经个人同意,擅自制作、使用或公开展示基于特定人面部特征的硅胶面具,可能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肖像权是法律赋予个人对其面部形象的专有权利,禁止未经授权地使用或滥用。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此外,根据《民法典》第1024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使用硅胶人脸面具模仿他人,如果未经允许,可能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这种面具能够精细地复制人的外貌,让佩戴者可以轻松地冒充他人。当面具被用于恶意目的,它就可能损害他人的声誉。如果有人戴上面具,冒充他人在公共场合发表不当言论或进行不端行为,这将严重损害被冒充者的名誉。这种无端的诋毁不仅会让被冒充者在社交圈中失去信誉,还可能对他们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造成长期且不可逆转的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可以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167条规定:“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受害者可以要求侵权者停止侵权,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公开道歉以消除不良影响。如果侵权行为造成了经济损失,受害者还有权要求经济赔偿。


二、硅胶人脸面具可能涉及的行政风险



根据2024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消保法实施条例》)第7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依法享有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包括以奖励、赠送、试用等形式向消费者免费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保证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以及《消保法实施条例》第8条第2款规定:“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可能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的,应当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采取召回措施的,生产或者进口商品的经营者应当制定召回计划,发布召回信息,明确告知消费者享有的相关权利,保存完整的召回记录,并承担消费者因商品被召回所支出的必要费用。商品销售、租赁、修理、零部件生产供应、受委托生产等相关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召回相关协助和配合义务。”


据此,在销售硅胶人脸面具时,商家有责任遵循法律规定,确保消费者的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商家在销售过程中,应主动询问顾客购买面具的意图和使用场景,并且需要明确产品的应用范围,提供清晰的标识和详尽的使用说明,以指导消费者安全、正确地使用产品。如果商家未能履行这些职责,可能会对消费者权益产生负面影响。根据相关规定,商家必须对产品用途进行明确标注,并向消费者提供详尽的使用指南,以帮助消费者正确使用产品。否则,商家可能会面临行政监管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罚款、产品召回等处罚。


因此,商家在销售硅胶人脸面具时,必须高度重视监管问题,确保其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商家需要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在销售过程中遵守所有相关法律法规,以避免任何可能的法律后果。


三、硅胶人脸面具可能涉及的刑事风险



1.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根据《刑法》第253条之一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因此,在生产硅胶人脸面具的过程中,如果商家非法获取、使用或销售他人面部特征信息,这可能违反了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规定,从而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若商家的行为严重,如大规模获取并销售他人面部数据,或者故意利用这些信息进行非法交易,那么商家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2.相关犯罪的共犯

商家若明知其生产的面具将被用于非法活动,却仍旧向犯罪者提供,商家可能会被视作相关犯罪的共犯,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这是因为商家的行为实际上为犯罪行为提供了帮助,从而在法律上构成了对犯罪的帮助。同样,如果商家销售的面具被用于诈骗、身份盗窃或侵犯隐私等违法行为,而商家在知情的情况下继续销售,也可能因此被认定为参与犯罪,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商家的这种行为在客观上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因此在法律上,他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对硅胶人脸面具的滥用现象给予严肃关注,并且相关机构应当实施一系列措施,强化这一领域的规范和监督,我们才能够确保社会的秩序和公共安全得到维护。


*本微信文章仅为交流目的

不代表华炬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意见


作者简介



 张飞虎  律师


2011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供职于某基层法院,民事庭工作四年,刑事庭工作六年,曾担任刑事庭副庭长。2021年7月入职华炬律师事务所,现任山西华炬(长治)律师事务所刑事法律事务部主任。实战经验丰富,先后审理了各类民刑事案件500余件。理论知识扎实,先后发表多篇理论文章。


刑事犯罪辩护联系方式:1883456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