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研究中心 |山西省发改委印发《山西省零碳(近零碳)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山西省零碳(近零碳)产业示范区创建申报指南》

2023-07-27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积极探索具有山西特色的碳中和路径,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山西省零碳(近零碳)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山西省零碳(近零碳)产业示范区创建申报指南》。


 一 

方案提出总体要求

围绕煤炭矿山、以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和传统高碳行业企业开展多层次、多领域零碳(近零碳)产业示范创建,探索形成减碳效益突出、地方特色鲜明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全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立足我省产业结构特征和发展阶段,支持大型先进产能煤炭矿山打造全国零碳矿山样板,支持以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打造零碳开发区,支持传统高碳行业重点企业实施深度降碳工程。


 二 

方案安排重点任务

(一)聚焦先进产能煤矿,打造零碳矿山


遴选5个左右大型先进产能煤矿,通过数字化、智慧化手段,整合节能降碳、零碳供能、瓦斯利用、减污降碳协同、生态碳汇等多领域技术与管理创新实践,通过生产系统减碳、能源系统去碳、生态系统固碳等途径,推动创建主体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目标。


重点支持方向主要有:存量机电设备节能改造,低碳节能环保设备购置;余热回收利用工程、低温废热资源综合利用;瓦斯抽釆先进装备购置,低浓度瓦斯及乏风综合利用,煤矿瓦斯梯级利用等。



(二)聚焦新兴产业园区,打造零碳开发区


遴选5个左右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或其产业组团,在能源系统、建筑、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管理模式等领域开展全方位集成示范,通过能源低碳零碳供应、设施集聚化共享、管理和生产智慧化等途径,探索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目标。


重点支持方向主要有:分布式新能源、储能、智能微网、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供电;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改造;园区能源供应中枢、集中供热;污染物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加氢站、充电桩等绿色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光储直柔和建筑光优一体化,建筑节能改造;新型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等。



(三)聚焦传统高碳行业企业,打造深度降碳示范工程


遴选5个左右煤电、钢铁、有色、焦化、煤化工或建材等行业重点企业,以行业先进适用节能低碳零碳负碳工艺技术和探索性前沿技术为支撑,实施高效、低成本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ecus)技术应用(煤电企业年捕集规模需达1000吨及以上)等代表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深度降碳示范工程,探索传统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模式。


重点支持方向主要有:煤电产业与新能源耦合发展模式,拓展冷、热、电、汽等综合能源服务新业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示范;钢铁产业富氢或纯氢气体冶炼、二氧化碳利用及固碳等技术示范;有色产业设备和装备升级改造;焦化企业全流程、全方位降碳技术应用示范;煤化工与新能源、氢能产业耦合工程示范;建材产业低碳化改造综合示范等。


 三 

方案强化资金支持、金融赋能

省发展改革委统筹安排省级基本建设资金支持零碳(近零碳)产业示范区建设,并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等方面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充分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可持续挂钩贷款、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转型贷款等转型金融产品。


鼓励企业发行可持续挂钩债券、碳中和债券等。


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零碳(近零碳)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支持零碳(近零碳)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零碳转型。


 四 

山西省零碳(近零碳)产业示范区创建申报

要求各要素

(一)示范类型及主体



(二)申报主体的基本要求


1.近三年未发生过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和质量事故、III级(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2.碳排放核算边界清晰,有明确的核算数据来源。


3.设立碳排放管理机构,有专人负责组织协调和推进零碳(近零碳)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


4.制定示范创建方案,建立示范创建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申报项目的基本要求



附件:《关于印发《山西省零碳(近零碳)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山西省零碳(近零碳)产业示范区创建申报指南》的通知》


【链 接】

扫码下载

关于印发《山西省零碳(近零碳)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山西省零碳(近零碳)产业示范区创建申报指南》的通知

+

文|投融资法律事务部   王丽红

*本微信文章仅为交流目的

不代表华炬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意见